孫晶:易學文化發展需要主流聲音

孫晶:易學文化發展需要主流聲音

 

6月14日是我國第九個文化遺產日,次的活動主題是“讓文化遺產活起來”,為更好的繼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提高全社會對文化遺產的知曉度,增強文化遺產保護意識,新浪樂居舉辦了《中國傳統建築風水&2014房地產發展論壇》,並特邀到易學界多位重量級嘉賓,暢談易學文化的發展及影響,迎接文化遺產日的到來。
 



孫晶——國際易學聯合會法人代表


國際易學聯合會是2004年,經過中 央批准,在國家民 政部登記註冊,國家唯一的一個國際性的易學會,是有12個國家的易學團體加入國際易學聯合會,現在有30多個團體,聯合會的宗旨就是團結各個國家易學界的同仁,共同為易學發展做貢獻。同時,也是在各個國家易學研究的同仁之間搭建了一個交流的平台,經過10年的發展,國際易學聯合會,現在已經在易學的發展,特別是推動現代易學,易學的現代化方面取得了一些非常重要的進展。


《易經》經過幾千年來的發展,到今天,在現代社會中它到底發揮了什麼作用,易學未來發展主流方向是什麼,這確實是值得我們大家思考的一個問題。最近學習習 總的一些講話,特別是他在十八大以來的重要講話,我們發現了習 總 非常強調兩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說,我們現在改革已經進入了一個深水區,進入了改革的攻堅階段。李克 強總 理有一個解說,我記得不是很清楚,以前我們叫摸着石頭過河,還有石頭可摸,現在進入深水區一腳踩下去不知道深淺,沒有石頭怎麼辦?我們怎麼走,怎麼把我們中國的改革進行下去,怎麼涉過深水區,這個就需要《易經》來進行指導。


第二,習 總 特地強調,中國傳統文化,對我們建國的方針,對我們實現中國夢的指導。從習 總已經18個月以來的工作中,我們發現,他在他的工作實踐中,是充分的把中國的傳統文化把它的智慧,把它的思維方法,把它的思維模式充分的結合到他的工作實踐中去。特別有一點值得注意的,就是習 總非常強調了知行合一,什麼叫知行合一?以前用俗話講就是學以致用,學了不用等於不學,學而不用等於不學。獲得知識必須要和實踐結合起來,知行合一,我們這個路才走的正,才走的端。


我們現在易學的發展,從兩個角度來看,一個角度就是對推動我們傳統文化的復興、弘揚易學擔當什麼責任的問題,我認為我們易學應該是擔當一個主要的不可替代的一種作用,為什麼這麼講呢?因為中國文化的源泉都是來源於《易經》,包括我們中國人的思維模式,包括我們中國人的文化,我們的語言、文字,都是從《易經》發源過來的,也可以這麼講。中國文化是一種包容文化,習 總在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表一個演說,裡邊提的非常清楚。我們中國文化的主體是什麼,三教文化,儒士道文化,儒家是佔據了非常重要的文化。還有印度來佛教文化,還有本土產生的道家文化,三教文化融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國獨特的文化。特別是從唐代到宋代三教文化正式登上我們中國的文化大舞台,完全形成了一個不可替代的文化主體。中國文化,從諸子百家開始到後來,我們中國文化都講一個知行合一。要把知識和實踐要結合起來,特別是我們黨提出實事求是,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提出這一個口號,其實都是延續了我們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非常優良的文化傳統。另外,近來的外來文化,包括印度文化,我也研究印度文化,印度文化也是提倡一種知行合一,也是一種實踐文化。所以我認為在我們現代中國社會,特別是建設社會主義小康社會的過程中,文化是要唱大戲的。特別是我們《易經》文化要擔當主要的角色,這是任何文化都不能替代的。


我認為,我們現在要做的事是什麼呢?因為《易經》是一個古老的文化遺產傳到今天來了,我們講上下五千年,上五千年是《易經》文化,下五千年怎麼辦,是否還是要把中華傳統走下去,這就需要我們這些做《易經》,做傳統文化研究的這些,特別是我們傳統文化進行實踐的這些人,要多思考,多想一想,怎麼來把傳統古老的文化遺產,把哪些是活的,哪些是死的,把它區分開來,怎麼把它運用到我們現代社會實踐中,運用到我們社會文化建設中,這都是非常重要的,這也是我們未來文化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