呈坎村落千年「八卦村」隱藏着多少秘密

 


 

   ○迷宮般的呈坎
 
 



 
    ○羅東舒祠
 
 


 
    ○千年古村呈坎
 
 
    黃山腳下的呈坎村“走得進,出不來”的特點由來已久,它迷魂陣般的八卦格局在附近的十里八鄉非常有名;並且,一個小小的呈坎古村竟於1996年和2001年先後兩次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擁有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22處,為世界所震撼。這座有着“八卦村”之稱的呈坎到底藏着怎樣的秘密呢?

    八卦布陣呈坎村

    雖然對呈坎村早有耳聞,但當我們真的走進呈坎村時,還是大為震驚,特別是對呈坎村“走得進,出不來”的八卦陣型,老實說,如果沒有當地人帶領,我真的是走不出來的。

    “呈坎村落的整體規劃布局,呈二圳三街九十九巷,如果不熟悉的人,真的感覺像走在迷宮。長街呈南北向,縱貫全村,是主要的交通要道,短巷呈東西向,寬1米左右,又稱一人巷。”據黃山市呈坎鎮人大副主席汪樹榮介紹,這些橫街、橫巷自然穿插在長街之間,把古村切割成一個個大小不等地塊,開成一個個大小不等的消防分區;呈坎村內還有許多的十字路口,建設許多更樓,目前還倖存3座,成為徽州不可多得的一個亮麗風景點。“值得一提的是,當初建村時候的水系至今仍然發揮着作用,給這裡居民的生產生活帶來極大的方便。”

    汪樹榮說,呈坎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800多年前的東漢時期,“以前這裡叫龍溪村,先有金、孫、呂,後有二羅(弟文昌居於前村曰前羅,兄秋隱居於後村曰后羅)、程。據傳東漢名將呂蒙就出生在呈坎。”唐末黃巢之亂,豫章(江西、南昌)羅氏兄弟文昌公、秋隱公‘仰慕黃山、避定來游’。兩兄弟通曉風水理論,見此地萬物中和,風水好,於是來到龍溪村定居,並易名為呈坎。”

    的確,羅氏兄弟住下后,就開鑿河道、壘築堤壩,引眾川河水由北向南宛如一條騰飛的巨龍穿村而過,成“∽”形,形成呈坎八卦太極圖中陰陽魚的黑、白分界線。然後取八卦中的“坎卦”,即“水卦”的“坎”字定村名,用“水”來克“火”使整個呈坎村陰陽調和。整個村落按《易經》,“陰”(坎)、“陽”(呈),“二氣統一,天人合一”的八卦風水理論選址布局建村。

    在呈坎,我們還聽到這樣的民間傳說:八卦“陰陽魚”始終是互抱着,相互追逐着,永不分離;而且“陰陽魚”的眼睛能看見一個人的前世修行和未來,非常神秘。正因為這樣,呈坎才是一個天然外八卦和人文內八卦巧妙而完美相結合在一起、始終保持人與自然和諧的一個神秘古村落。“這也成為徽州乃至中國村落建設史上的一個千古奇觀”。汪樹榮說。

    一村兩“國保”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一般一個地方能有一處就已經很不錯了,而在一個面積不大的呈坎古村卻有着兩個“國保”——羅東舒祠和呈坎古民居建築群,這其中呈坎古民居建築群又包括羅嗣海宅、環秀橋、鍾英樓等22處國家級重點保護文物。“像這樣一個只有2700人的小村子卻有兩家‘國保’的,全國並不多見,因此為世界所震撼。” 汪樹榮因此說。難怪,中國國畫大師劉海粟先生來黃山把呈坎作為首選第一站,揮筆寫下“登黃山,不可不去呈坎”。

    由於歷史上交通閉塞,呈坎自古以來極少受到戰爭劫難。所以這裡的古民居得以來保留。我們漫步街頭,長街短巷宛如迷宮,隨處可見一步一景,古老的祠堂、社屋、民居、橋、亭、更樓、過街樓遍布全村,讓人目不暇接……

    這裡面最引起我們興趣的,當然是早在1996年就被列入國家級“文保”單位的羅東舒祠,也叫寶綸閣。

    羅東舒是前羅第十三代後裔,為宋末元初著名學者。“年少時就以博學著稱,但他卻從不參加科舉考試,而致力於隱居在鄉耕讀學業,為鄉民的孩子教授知識。過着陶淵明式的生活。”今年70多歲的羅氏33代後裔、羅東舒21代嫡孫羅會定說。

    據羅老介紹,羅東舒祠是我省迄今保留明代彩畫及祠堂最完整的一組家廟建築。祠內有大量的明代彩繪,十分珍貴。“更舉世罕見的是,羅東舒祠內還有女祠,這也是它異於其他家廟建築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們攀三十級木台階上樓,五十餘根木柱整齊排列,屋頂閣柵外露,對堂屋頂鱗次櫛比的青瓦上苔蘚斑駁。前檐懸掛着明末歙縣著名孝子吳士賢所寫的“寶綸閣”三字巨匾。據說明代監察御史羅應鶴被萬曆帝封為定侯,受賜綸帶一條,羅氏為了珍藏此和歷代皇帝賜於羅氏的詔書等建成閣,以便諸宗人由謁廟而思祖功。

    呈坎被譽為“中國古建築藝術博物館”,傳奇的東西還有:皖南獨一無二宋代“長春大社”;被譽為:固若金湯的“燕翼堂”;我國古代最高層建築的明代“三層樓”就有八幢;還有元代“環秀橋”、“隆興橋”為當代古橋之最等等。

 

    古村人才輩出

    在呈坎,還有一樣東西引起了我們的關注,那就是古匾。

    從某種意義上說,古匾是家族世代榮耀顯貴的標誌。而呈坎從宋代、元代、明代到清代現保存完好的歷史名人古匾就有30多塊,堪稱“中華一絕”。

    這其中就有我國現今保存最古老的木匾——元代的“大司成”,為元代高官李孟於1311年所題、贈給國子監祭酒羅綺的,距今已有七百年歷史;另一塊古匾“彝倫悠敘”匾長度6米,寬2.5米,是我國古匾現今保存最大的木匾,為明代大書畫家董其昌所題。

    為何小小的呈坎村,竟會有如此多的古代名人所題寫的匾額呢?

    “這充分說明了呈坎人才輩出。這樣昌盛的古村落,文人墨客自然紛紛慕名探訪。例如,朱熹、蘇軾、歐陽修、董其昌、祝枝山、林則徐、陶行知等名人都在呈坎留下足跡。” 羅會定老人說。

    的確如羅老所說,在呈坎羅氏是名門望族,人才輩出,不僅有朱熹敬仰的宋代龍圖閣大學士、吏部尚書羅汝楫和其子史志學家羅願,還有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的羅聘、元代國子監祭酒羅綺、明代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羅應鶴、制墨大家羅龍文、地理學家羅洪先、文物鑒賞家羅長銘、當代物理學家羅遼復;呈坎的羅氏還在上世紀初創辦了安徽省最早的西式學校之一潨川小學堂……

    難怪朱熹在《羅氏族譜》序中讚美道:“以進士發科嗣世家業赫,為歙文獻稱首。”蘇東坡也在《羅氏族譜》題寫:“文德武功名留簡竹,理學真儒后先繼續。”而更有林則徐等30多位名人為呈坎題寫匾額讚揚呈坎人傑地靈。

    採訪結束時,正是夕陽西下,一抹細細的斜陽映照在窄窄巷子中古民居斑駁的牆壁上,影影綽綽,讓人捉摸不透,就如同這充滿着神秘感的八卦古村一樣……

    不太喜歡照相的我,卻在這夕陽下和呈坎古村合了一次影。 來源:合肥晚報  □本報記者 程堂義 王峰/文 虞俊傑/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