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柔盡矣。故地理之要,莫過於剛與柔。剛柔者,是指其體質也。天地之始,雖如漾沙之勢,
沒有山川可言,然而,既然有風、氣相互摩擦,水、土相互振盪,所以只有剛的才能生存,
柔的則被淘汰,於是才有了山川之形。山體剛的則用柔,故高聳而凝定;水體柔則用剛,故卑下而行。
另又剛中有柔,柔中有剛。水為太柔,火為太剛,土為少柔,石為少剛,這就是地的四象。
水為人身的血,故為太柔;火為人身之氣,故為太剛;土為人身之肉,故為少柔;石為人身之骨,
故為少剛。水、火、土、石合而為地,有如血、氣、骨、肉合之為人,也同近取諸身,
遠取諸物是同樣道理。若細推之,風涸燥者皆剛,夷坦者皆柔。但是,涸燥之中有夷坦,
夷坦之中有涸燥,這就是剛中有柔,柔中有剛。凡強急者皆剛,緩弱者皆柔,然強急之中有緩弱,
緩弱之中有強急。自此以往,盡推無窮,知者觀之,思過半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