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本《周易》古籍孤本藏身華中師範大學圖書館
華中師範大學明嘉靖四十年刻本《漢雋十卷》,入選第一批《國家古籍名錄》記者彭年攝
《周易》經典文獻《古周易訂詁》和《周易辨》孤本、中國早期的“百科全書”《漢雋》、陳誠的日記和書信……昨日上午,3名讀者在華中師範大學圖書館近距離接觸難得一見的珍藏,驚喜不斷。
館藏多部古籍善本孤本
華中師大圖書館的楊毅老師是古典文獻學的博士生,她帶着幾位讀者來到8樓的古籍特藏閱覽室,這也是該校的古籍保護中心。和其他閱覽室不同,這裡布置得古色古香,幾名學生正安靜地查閱線裝版的影印書籍。
一行人進入書庫后發現,裡面擺滿了樟木書櫃,庫門、每個書櫃以及少量展櫃都上了鎖。楊毅介紹,這裡的環境恆溫恆濕,所有館藏平時不對外開放。
楊毅從展櫃中取出兩本《周易》經典文獻:《古周易訂詁》為明崇禎間刻本,為明代何楷所撰,是作為考訂《周易》的“範本”;《周易辨》是清康熙十七年(1678年)刻本,為清代浦龍淵所撰,是六十四卦預測帝王帥相之事的論著。
“根據《中國古籍善本書目》記錄,《古周易訂詁》和《周易辨》版本都是目前中國國內的孤本。”楊毅說。
另一本古籍《漢雋》也引起讀者的濃厚興趣。楊毅解釋,《漢雋》是幫助後人閱讀《漢書》的辭典,也是一本解釋漢朝名物制度的書,分類50篇。“《漢雋》由宋人林鉞輯,自宋代一直到清代都有不同的版本。這本館藏是(明)何鏜校、嘉靖四十年(即1561年)的刻本,全國只有兩家圖書館擁有這個版本,已入選《第一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圖錄》。”
收藏家“探寶”前做足功課
參加“探寶”的3名讀者都是古籍愛好者,39歲的詹先生是一位企業管理者,幾天前就給記者發短訊“預約報名”。
昨日的參觀過程中,詹先生近距離和這些古籍接觸,十分激動。在圖書館工作人員的允許下,他戴上自己準備好的白色手套,一邊翻閱《漢雋》一邊說:“沒想到400多年前的古籍還保存得這麼完好,太漂亮了!”
詹先生告訴記者,他最大的愛好是收藏《康熙字典》,曾自費去過國內外很多圖書館,但都沒有機會接觸古籍,“今天來之前,我在網上查詢了大量的相關資料,能親眼看到這些珍品,實在是太幸運了。”
51歲的陳金是一家企業雜誌的副總編,熱愛書法、碑帖。昨日一大早,他專門為本報“圖書館探寶”活動創作了一幅書法作品:“遠求海內單行本快讀人間未見書”,他說:“今天的收穫不小,希望長江日報經常開展這樣的活動。”
陳誠日記書信有待專家研究
昨日,幾名讀者還看到民 國時期陳誠主政湖北期間,他的大量日記、書信以及他和蔣 介 石之間的來往電文。
館長李玉海介紹,這些手稿和電文是台灣著名教育家、陳誠女婿余傳韜近年陸續捐贈的,余傳韜祖籍黃陂余家大灣,其父余家菊是華中師大的首屆畢業生。2009年,余傳韜策劃、章開沅作序的《陳誠回憶錄——抗日戰爭》在大陸出版,10餘年來,余傳韜一直和華中師大保持密切聯繫。
“哥倫比亞大學圖書館曾有意收藏這些珍品,但余傳韜對華中師大有一份特殊情感,他認為這裡對古籍的保存條件也不錯,近年來捐贈了幾大箱珍貴文獻。”李玉海說。
陳誠的手稿以及他和蔣 介 石之間的來往電文,到底記錄了哪些未被披露的史實?李玉海表示,他們對文獻進行數字化處理后,有關專家將進行專題研究。來源:長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