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姜一涵教授在山東大學談易經中的智慧

台灣姜一涵教授在山東大學談易經中的智慧

 

[本站訊]4月10日,著名畫家、書法家,台灣金門大學名譽講座教授米壽老人姜一涵先生做客 “長風”講壇,作了題為《易經中的智慧——天馬行空縱橫講》的講座。美術考古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劉鳳君教授主持講座。歷史文化學院院長方輝、黨 委書 記趙愛國以及儒學高等研究院博士生導師馬來平教授等參加有關活動。


 
 

  姜一涵教授從《易經》講起,深入易學思想精髓,淺出人生大道智慧,大至國際社會局勢,小至為人處世做學問,汪洋自肆,侃侃而談,金句不斷,發人深省。他通過回答美國好不好、何為了解美國等問題表達了自己對國際形勢的看法。他談到,中國人最可怕、最可憐的地方在於不了解自己,如果我們只看到其他國家的優點和中國的不足,那將是非常危險的狀況。他建議大家多學習、多了解中國古代優秀的文化,增強自信,提高修養。姜一涵教授與大家分享了自己的讀書經驗,認為“讀書最重要的並非知識而是智慧,讀不懂不要緊,不懂也要試着去讀”,並囑咐大家要通過學習成為 “聰明人”,而不是死板地局限於書本知識。對於學術,姜一涵教授的認識獨具一格,他自稱是“可愛的大學者”,認為學術要結合實際,“道術合一”:“道”即品格,是知識分子的修養;而“術”是營生,意在實踐。他表示,中國古代長期存在着道術分離的錯誤局面,現代知識分子應予以避免;經世致用,學而有“術”才是應有之義。互動環節,姜一涵教授針對同學們提出的“易經入門”、“藝術的技術與靈感”、“做學問如何賺錢”和長壽秘訣等問題做了精闢獨到的解答,其透徹深刻的人生態度和幽默風度讓在座師生敬仰不已。

  姜一涵,一九二六年生於山東昌邑,一九四九年入台灣師大中文系,從牟宗三大師修哲學,開啟思想之門。其書畫自石濤、八大入門。一九五四年入白雲堂習山水,奠定繪畫基礎。一九五八年入鷗波館學人物、花鳥。一九七〇年負笈美國,先後入堪薩斯和普林斯頓大學任研究員共十年。一九七三年始投入西方繪畫、雕塑、建築之研究,曾任美國堪薩斯大學研究員、美國普林斯頓美術考古系研究員、“台灣中國文化大學”美術系所教授兼系所主任、香港珠海書院客座教授、台灣東海大學美術系客座教授等。他被譽為中國現代美術、現代書法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書畫作品在美國和亞洲受到很高的讚譽,為世界多家著名博物館、紀念館和美術館收藏。   作者:冼琬奇 來自:歷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