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風水學的起源及其歷史發展

中國人對地理風水的意識產生很早,“上古之時,人民少而禽獸眾,人民不勝禽獸蟲蛇。”在那種危機四伏的自然條件下,人們先以樹木為巢舍,後來在了解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實踐中,首先對居住環境進行了改造。大約在六七千年前的原始村落——半坡村遺址,“選址多位於發育較好的馬蘭階地上,特別是河流交匯處……離河較遠的,則多在泉近旁。”西安半坡遺址就座落於渭河的支流滻河階地上方,地勢高而平緩,土壤肥沃,適宜生活和開墾。由此可知,那時的部落對居住環境已有所選擇,並且這種選擇是建立在對地理環境和風水知識有所認識的基礎之上,懂得居住方位與日照和風寒的關係。如半坡中間的房子朝東,圍繞大房子氏族成員的房子多朝南,即表現出“喜東南,厭西北”的特點,遺址四周有防禦性豪溝;溝北、南有公共墓地,居住與墓地分開(《風水探源》)。

    到了殷周時期,已有卜宅之文。如周朝公劉率眾由邰遷豳,他親自勘察宅塋,“既景乃岡,相其陰陽,觀其流泉。”(《詩經·公劉》)

    到了戰國與先秦時期,是風水理論的形成時期,司馬遷《史記·樗裡子傳》載:戰國秦惠王異母弟樗裡子,生前自選地於渭南章台之東,預言:“后百歲,是當有天子宮夾我墓。”至漢興果然,長樂宮在其東,未央宮在其西。反映了當初活人的住宅和死人住宅的選擇規律。秦代朱仙桃所著的《搜山記》,成為風水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

    至漢代時,人們已將陰陽、五行、太極、八卦等互相配合,形成了中國獨有的對宇宙總體框架認識的理論體系。這個框架是風水學的理論基石,對風水的應用與發展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它使風水由以前人們只是用於卜宅、相宅的機械活動,升華到理論階段。這時的風水理論不但包括了擇地,而且包括了擇日,王充《論衡》中對擇日的論述甚為精闢,已有了“太歲頭上不敢動土”的理念。秦漢時期有關風水的專著,除《葬書》外,見於《漢書藝文志》的還有《堪輿金匱》、《宮宅地形》等。這些書已被失傳,今日無法找到。

    魏晉南北朝時代,風水理論已經逐漸完善,如託名郭璞的《葬書》一直被推崇為風水理論的“經典”。同時他還著了《葬書錦囊經》。當時的風水師也頗受推崇,如管輅以占筮、相術、相墓著稱於世,據說他經過魏將母丘儉的墓,曾“依樹哀吟。”人問其故,曰:“樹木雖茂,無形可久,碑誄雖美,無後可守,玄武藏頭,蒼龍失足,白虎銜屍,朱雀悲哭,四危已備,法當滅族。”後來果然應驗。郭璞之母死後,他選地於暨陽的一塊地安葬,四周全為水,有人認為地方不好,水一漲就會淹沒墓地,郭璞預言以後此地大水乾涸。果然過了不久,大水退去,墓四周幾十里都成了上等良田,從此郭璞名聲大震,後來人們因郭璞著《葬書》被推崇為風水祖師。

    唐宋時期,風水學普及最突出的表現是《葬書》的流行、羅盤的廣泛使用。《青囊奧語》的誕生,使風水學已成為一門獨立的理論,形成了一定的體系和流源。這是由當時的歷史環境和科學的發展所決定的。隋末到唐時,李播、李淳風父子作《天文大象賦》、《大衍曆》、李淳風負責編篡的《晉書》、《隋書》中的天文志等諸多的天文書籍,皆對天上各大星座作了詳細的描述,使風水之學與天地相對應。在地理學上則興起了對山川地形進行考察的熱忱,從而促進了風水學理論應用於對山川地形的踏勘。唐代高僧一行在公元710年就提出了磁偏角的敘述。李淳風、禪師一行因此而被後世尊為風水一代宗師。

    唐代佛道盛行,與風水學互相滲透,尤其是道家“氣”的學說,以及《易經》、太極、陰陽、八卦等理論,成為後期風水學的理論核心。

    新的風水理論十分繁雜,總括起來可以分為兩大流派。一是江西派稱為形勢派,也叫巒頭派;二是福建派稱為理氣派,也叫宗廟派。江西派肇於贛州楊筠松、曾文迪、賴大有、謝子逸等名宗師,其專以山川的起止為主體。以龍、穴、砂、水、向相配為內容,楊筠松被尊奉為風水祖師,後世稱其為楊救貧,名益,簡稱楊公。揚公是竇州人,掌靈台地理之官,金紫光祿大夫,遇黃巢起義時,竊風水禁書《玉函經》秘本逃隱民間。後來他著有《疑龍經》、《撼龍經》、《葬法十二杖》、《青囊奧語》等。為風水理論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此書一直被推崇為至寶。理氣派也叫理法,是從時間和空間上考察人體與地理、氣候、地極、磁波等變化的關係。之交派在實踐中總結出形勢為體,理氣為用,體用結合的道理。

    到明清時代,風水發展到了極點,風水活動遍及民間及至皇室。明朝開元時的劉伯溫就是一位風水大師,他對風水學也有很大的影響。後期蔣大鴻對地理風水在楊公的基礎上發展了一個新的階段。所著《地理辯證》是以挨星為理氣的主要內容,為近代風水理論的經典。清末沈竹礽大師又著《沈氏玄空學》,對蔣公的理論作了深入淺出的著述,已被尊為當今風水理論的重要經典。明清兩代風水論著繁雜紛呈,偽書泛濫,使初學者無所適從,常因真偽理論的矛盾而被困惑。常言說:“道高一尺,魔高一丈。”正因為偽書得以盛行一時,江湖術士流行,為民間造葬行術,帶來了中國近代史上腥風血雨的大悲盪。

    從本質上看,風水學產生於生活和農業生產的需要,其理論來源於人們長期觀察自然和改造自然地理環境的實踐,因而其理論與應用都是經過長期實踐檢驗,並被證明是科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