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略領導力與《周易》

戰略領導力與《周易》


“戰略領導力”是近年管理科學中的一個極其重要的前沿概念。國內外學者正在探索這個概念的內涵和外延,迄今尚未有統一的認識。眾所周知,“戰略”一詞早已被從軍事概念引入政治、經濟、文化等諸多領域,用以指稱那些重要的宏觀決策;而“戰略領導力”則是專指制定和實施戰略的領導者所需要的個人境界、素質和領導能力。正如英國著名領導學專家約翰·阿代爾所說:“戰略領導力最本質的含義就是戰略領導人的核心領導力。”

  “戰略領導力”研究起源於西方。20世紀是“戰略領導力”研究的誕生和發展時期,如學者柏學翥所指出的,在過去一個世紀中,戰略領導力研究形成了“領導力特質學派(Trait School of Leadership)、領導力的行為學派(Behavioral School of Leadership)等八個比較有影響的學派。這些眾多學派所強調的重點各不相同,表明一個世紀以來有關“戰略領導力”的研究尚處於百家爭鳴的狀態。

  “戰略領導力”研究雖然在理論方面慢慢形成了自己的規範和體系,但其弊端也十分顯然。主要表現為:第一,缺乏系統整體的理論框架。“戰略領導力”的研究學派分類雜亂無章,概念層出不窮,觀點互相對立,結論相互矛盾,理論與實踐脫節。第二,研究方法呆板。當代西方對“戰略領導力”的研究偏重採用自然科學的實證手法,藉助邏輯、數理和實證來建立模型, 把人、財、物、事統一納入到“戰略領導力”模型中,一切都模型化和程式化。這就使得它的研究方法顯得機械與僵硬。

  “戰略領導力”觀念近年也引起了華人圈學者的重視。值得關注的是,華人圈學者並沒有照搬西方那些已有的研究成果,而是借鑒他們的研究成果,從華人社會的歷史和現實出發,提出自己的理論見解。例如:鈕先鍾先生在其《戰略研究》(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3年)第11章中,提出戰略研究有四種境界,包括歷史境界、科學境界、藝術境界和哲學境界,認為只有通過這四種不同的境界,戰略領導者才能成為合格的戰略思想家。

  在我們看來,“戰略領導力”雖然是一個新學科、新概念,但就其所涉及的內容而言,則是從古就有的。在我們看來,在對“戰略領導力”問題進行理論研究的同時,不妨將涉及此問題的歷史資源進行發掘和整理,例如,中國古代曾有許多典籍討論過類似的問題,如《周易》、《孫子兵法》、《帝范》、《貞觀政要》、《大學衍義》、《大學衍義補》等。本文即擬以《周易》為例,來說明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是有豐富的有關“戰略領導力”的歷史資源的,並且《周易》六十四卦本身也是一個討論複雜問題的不錯的理論模型。

  在我們看來,《易經》講的是境遇倫理學,六十四卦代表人生的六十四種境遇模型,它教導君子(領導者)處在某種境遇中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境界,這是一種境遇和境界的關係。這種境界實際是一種不同於一般人的內在素質和領導能力。舉例說:

  “戰略領導力”需要領導者具備超凡的遠見、敏銳的洞察力和預測的能力。而《周易·坤》卦初六爻辭說:“履霜,堅冰至。”坤卦在十二月卦中代表十月。初爻象徵履霜時節,由履霜開始,一步一步發展,堅冰時節就會到來,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此卦從初爻開始就提出告誡,雖然這是“履霜”時節,但是隨順下去,“堅冰”時節一定會到來,因此要防微杜漸。危機不是一天形成的,它有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見其始,則慮其終。“堅冰”是一種比喻,意謂不好的結果。坤卦上爻爻辭是:“龍戰於野,其血玄黃。”那時已經發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之所以會發展到這一步,是因為在“履霜”的時節沒有憂患意識和危機意識,沒有預做防範。

  “戰略領導力”需要領導者具備領導變革、領導改革的能力。而《周易·革》卦講的就是這個問題。革卦離下兌上,兌為澤,離為火,湖澤之下有火。自然界有沒有這種現象呢?有。那就是發生地震,或火山爆發,湖澤底下是地震源或火山口,湖澤底下冒出火來,意味着自然界中的大變革。《易經》作者根據這樣的卦象,取名為“革”。《周易》有這樣一種精神:“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認為變革是可通可久之道。不過,變革和改革畢竟是一件大事,不可草率,不可冒進,所以《革》卦九三爻辭說:“革言三就,有孚。”這是告誡之語。“革言”就是關於改革的議論,“三”是“多”的意思。“就”是相合的意思,“孚”是“信”的意思。大家都說要改革,議論很多,那就要多次進行省察,皆至當而無誤,才可示信於人,統一大家的思想。

  “戰略領導力”需要領導者具備正確選擇戰略合作夥伴的能力。選合作夥伴,開始應考驗對方合作的誠意,合作中要誠信守約,不為眼前的利害所誘惑、所動搖。合作關係只有互利雙贏,才能持久。在《周易·屯》卦中已經講了這個道理。其六四爻辭說:“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無不利。”這裡的“婚媾”是個比喻。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為“政治聯姻”或合作夥伴關係。四爻是陰爻,表示自家能力有所不足。需要尋求合作夥伴。六四與初九有一種正應關係,可以與之結成夥伴的關係。初九有諸侯之象,六四處近君之位,可以理解為公主下嫁諸侯。這種聯姻叫“鳳求凰、凰求鳳”,用現在的話說,叫“雙贏”。雖然這麼般配,為什麼還要“乘馬班如”,遲回顧望呢?因為聯姻或合作不是一件小事,免不了要互相考察對方的誠意。所以李光在《讀易詳說》中講“雖以正應,理無不從,猶當遲回顧望,察其誠心相與,可以同濟時難,然後往則吉無不利也。”《周易》講這個道理,就是教人學會正確選擇戰略合作夥伴。

  “戰略領導力”需要領導者具備果斷的品格和決策的能力。《周易·蒙》卦大象傳說:“君子以果行育德。”《蒙》卦是坎下艮上,坎為泉,艮為山。泉之性行,山之性止。泉流欲行而山石止之。所以《蒙》卦強調“果行育德”,要培養君子果斷的品格,勇於面對挑戰。《周易·夬》卦是討論領導者決策能力的。其卦辭說:“夬,揚於王庭。”夬卦五陽在下,一陰在上。若上爻亦為陽爻,則為乾,乾為環為玉,玉環而有缺口,則為“玦”。古人佩玦,意謂事至而善決斷。此卦取名為“夬”,既是取象於玉玦,也是強調決斷之意。五陽爻象徵眾君子,君子之道勝,不怕辯論,因此當要做決策之時,應“揚於王庭”,把討論的議題公開化,使人人都知道是非善惡,以便凝聚共識。

  “戰略領導力”需要領導者具備處理和化解風險的能力。《周易·蹇》卦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的。蹇卦艮下坎上,水在山上,用現在的話說就是“堰塞湖”,巨盆懸頂,一旦水決而下,生靈不得其安,民物不得其所。領導者此時的責任,就是要治天下之險,使民居得其安。蹇卦六二爻辭說:“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在蹇卦中,其他各爻都是告誡大家不要輕易去冒險,但是二爻和五爻卻沒有這種告誡,為什麼呢?因為五爻居大君之位,二爻居大臣之位,他們是救險的組織者和領導者。“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六二以中正之德,處大臣之位,以身許國,盡忠竭力,雖大險在前,也冒險而往。“匪躬之故”,不是為了自己,而是為了國家,為了人民,他必須這麼去做。這好比汶川大地震時,溫總理親臨第一線,坐鎮指揮。作為執政大臣,有領導者、組織者的責任。我們認為,溫總理是盡到了他的責任,會名垂青史的。九五爻辭說:“大蹇,朋來。”大蹇是非常之險,不是一人之力可以匡救的,需要群策群力。大蹇之時,要知人善任。各種險情,要有專業人才,分頭治理,共擔責任,共分憂勞。如果能夠做到這一點,雖大險大難,都能夠克服。領導者組織救險,不是要他個人去冒這個風險,而是要有正確組織和調動人力和物力的能力。汶川大地震救險之所以成功,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用了很多專業的人才。

  “戰略領導力”需要領導者具備謙虛的品德。《周易·謙》卦就是討論這個問題的。其卦辭說:“謙,亨。君子有終。”謙是“有德不居”的意思。謙卦艮下坤上,山下於地。山本來是在地上的,現在山到地下去了。這是不是謙呢?有謙讓才能亨通,故曰“謙,亨”。謙道貴在久而行之,終身踐履不變,所以說“君子有終”。這也是一種教誡。本來地位比別人高,但不是居高臨下,高高在上,盛氣凌人。而是顯示我比你還低,這樣德行才會日益光顯,人們會覺得這個人是好人。在我們今天的職場中也是這樣,如果你事事與人爭,盛氣凌人,什麼好事什麼榮譽都是非我莫屬,若是這樣,人際關係就不容易處好。其六 四爻辭說:“無不利,撝謙。”“撝”通“揮”。六四居於重要的領導崗位,上傳下達,指揮布置,都處理得得體到位。聖人教人以謙德。謙德對於人的道德修養、事業進步極為重要。謙的本質是禮讓,相互禮讓則互利,相互鬥爭則互損。領導者處在高位,更應該持謙德。因為高位本來就有危險,所謂“高處不勝寒”。

  由以上分析,我們不難看出,在中國古代文獻中,是有豐富的有關“戰略領導力”的歷史資源的。在我們對“戰略領導力”問題進行理論研究和理論概括時,不應該忽略這些寶貴的歷史文化資源。 趙薇 姜廣輝   來源:光明日報 (作者單位:濟南大學;湖南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