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江西不為人知的四大風水寶地

 風水寶地通俗的講,就是風水好的地方,居於此處,能助人事興旺、發財,可令後代富貴、顯達。下面就由小編為大家介紹江西的風水寶地吧!

 江西才子之鄉:臨川縣

    風水寶地臨川縣  


    這個縣列入“中國名人辭典”的多達134人,有歷代“臨川才子”的光榮稱號,如宋代的宰相兼大文豪王安石、曾鞏,明代戲曲大師湯顯祖等均出於此縣。1982年以來,該縣先後有80多名未滿15歲少年才子,先後分別被高等學府破格錄取為少年大學生。所以筆者認為臨川縣之所以有這樣的人才,這和風水地理脫不了關係的。

    臨川人傑地靈  


    臨川縣位江西省撫州市西南,名為“上頓渡”,是眾水所匯之處,地理風水的氣場十分優越,南面的贛江、崇江、撫河如扇形十彎九曲流向臨川,在臨川北匯合流入長江和鄱陽湖,成為地理風水難得的“聚水格”局。臨川西北有環形的山脈擋住西北風,形成“山環水抱必有氣”(即氣聚),符合“山環水抱必有大發者”的風水定律。臨川的北方又有九嶺山、連雲山、幕阜山鑄成層層包圍,使北風不能入侵吹散氣場。


 中國風水第一村:興國縣三僚村

    興國縣三僚村  


    楊筠松先師故居三僚村。被海內外譽為“堪輿文化的發祥地”、“中國風水第一村”——三僚,是興國、寧都、於都三縣的交界處。三僚全村皆習風水之術,自從曾文仙、廖瑀從師於楊救貧以來,代代家傳不絕,皆有人精通堪輿之術,歷朝國師輩出,約出國師24位,明師72位,其中有皇帝直接封為欽天監博士者有36人,著名的明十三陵、故宮、天壇、長城九鎮軍事要塞等建築,均由三僚地師相度、督建。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人千里跋涉來這裡到楊公祠朝拜,這個有4600人口的大村莊,只有曾姓和廖姓二個姓氏。地處僻壤的三僚村是因為風水大師楊筠松而出名的,曾姓和廖姓的宗祠竟然都叫楊公祠。楊筠松因濟貧救世還被世人稱之為救貧仙人,又名楊救貧。

    風水寶地三僚村  


    這位傳奇式的人物是在戰亂中偷攜着宮廷風水秘籍從京城長安出逃南遷輾轉至三僚定居的。經歷了萬水千山的楊筠松發現了人跡罕至的三僚村,這是一塊肥沃的盆地,山水環繞,盆地中間有一座長條形的石峰,在遙遠的盆地邊緣有一棵高大的松樹,樹底下卧着一塊圓形的巨石,可以說是“前有金盤玉印,後有涼傘遮蔭”的好地方。楊救貧認為,這是一塊適宜風水先生世代居住的地方,整個盆地就是一個碩大的羅盤,盆地中間的長條形石峰酷似羅盤的指針,而松樹和巨石則是風水先生隨身攜帶的雨傘和包裹。


 婺源江灣

    江西風水寶地江灣  

    江灣是一方風水寶地,這裡鍾靈毓秀,人傑地靈,這裡山水環繞,風光旖旎、物產豐富、綠茶、雪梨久負盛名。文風鼎盛、群賢輩出,孕育出明代戶部侍郎江一麟、清代經學家、音韻學家江永,清代著名教育家、佛學家江謙等一大批學士名流,村人著述88種,任七品以上仕宦有25人,是婺源書鄉代表,村中至今保存完好有“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等民居。

    婺源江灣  

    江灣古稱“雲灣”,因山高河灣,終年雲霧繚繞而得名。隋末唐初,有鮑、滕、葉、戴姓等在此居住。北宋神宗元豐二年(公元1079年)“蕭江”第八世祖江敵遷來雲灣,子孫逐漸繁衍成為雲灣的巨族,故改雲灣為江灣。四百多年來,江 灣 地處山水環抱的河谷地帶,東有靈山,南有攸山,北有後龍山,一條梨園河(古稱江灣水)自東而西呈“s”形由村旁蜿蜒而過,也正是由於這塊風水寶地,使得江灣更加魅力無限,更加炫爛多姿。

 千古第一村:流坑村

    江西風水寶地流坑村  

    流坑村是中國封建宗法社會的一個縮影。在一千多年的漫長歲月里,流坑董氏依靠嚴密的封建宗族制度來凝聚族眾、維繫秩序、穩定發展。村中封建宗族活動的遺存隨處可見,特別是那版本眾多的譜牒和遍布村巷的祠堂,更是難得的人文景觀。現在仍保存有明萬曆十年族譜 3本,清代各房譜牒20多個版本,各種宗廟祠堂58座。大宗祠遺址更是一絕,五根高8米、直徑0 .7 米的花崗岩石柱, 傲視蒼穹,被稱為流坑的“圓明園”。

    千古第一村流坑村  


    江西省有30名以上進士的村子僅有4個,流坑村是其中唯一一個文物遺址保存如此完好的古村落,實在是難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