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建部原副部長劉志峰:共謀機制易學文化和建築風水學

住建部原副部長劉志峰:共謀機制易學文化和建築風水學





【劉志峰 中國房地產研究會會長、國家住建部原副部長】

今天我們在美麗古都——南京,舉辦首屆中國易學與宜居健康文化地產發展論壇2013鐘山峰會,本次峰會的主題是易學智慧引領新健康文化地產發展。既然將諸位業界大師、建築界大事、學術界領先人物,房地產開發企業精英聚在一起,大家跨界組合,並做深度交流,共謀機制易學文化和建築風水學的原理,吸取精華,推動古老的易學建築風水與當代生態健康文化地產的融合,探索在新一輪城鎮化建設中間我們的城市規劃設計、建築設計、建築施工、建設生產、房地產開發等諸多領域,如何由粗放型向包括宜居健康文化地產在內的新型地產產業鏈轉型和創新發展。為我們企業在產品的轉型升級當中尋求新的業態形式,尋求具有市場活力和發展潛力的新型途徑。

 

我沒有學過易學,也沒有看過《易經》,我零星的看過一點材料,我的態度是他是一個古老文化,包括傳統國學等等,首先要尊重!你沒有聽、沒有學就否定我認為這個不是一個科學的態度,所以首先要尊重。第二個就是要學習研究,當然,我們目前社會上面所謂的易學大師,有真的有假的,有科學的也有搞迷信的,我認為要抱着一個尊重學業研究的態度來處理這個問題。我今天就是本着這樣一個態度來參加這個會議的。

 

下面我講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堅持唯物主義立場,就用易學結合傳統建築文化,當今社會傳統易學飽受正義,很多人對易學產生懷疑,甚至想全面否定,之所以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也是因為有一些人利用這個來搞封建迷信這一套,這樣的人是有的,因此,造成有一些人就全面否定易學,丟掉了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傳家寶,形成了後勁不足的風氣,近年來形成了強開挖的怪象,此次峰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通過在座的各位,尤其是各位大師們的潛心研究,揭開古老易學的神秘面紗,找到中華文化之源,找到中華文化之脈,找到易學與宜居健康文化地產的切入點。

 

我記得在很多年前,在報紙上看到一篇文章,上面說風水就是環境學、地理學、生態學等等綜合的一部學科,易學文化是中華文化延綿數千年的精神財富,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我們該如何正確對待中華文化傳統,如何研究認識易學文化。以習 總 的黨 中 央,為我們選定了正確的基調,並明確了方向和方法。十8屆3 中全 會通過了中 央關於改革全面深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明確的提出了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決定。習總 在山東曲阜考察的座談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中華民族有淵源流長的傳統文化,也一定能夠創造中華文化新的輝煌,研究中華傳統文化要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立場,堅持古為今用、去偽存真、因勢利導,勢必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發揮積極作用。最近剛剛結束的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上又提出,要體現尊重自然、順應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要融入現代元素,更要保護和弘揚傳統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

 

今天我們在這裡中國易學與健康文化地產發展論壇,正是為了響應黨 中 央和習 總 的號召,以積極的態度和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去看待和親近中華易學文化和傳統建築文化,通過我們的研究,為健康文化地產的發展找到一把鑰匙,以順應新型城鎮化條件下房地產業的繼承與創新並存,改革促進競爭的新格局。並以為我所用的姿態挖掘中華易學的寶庫,推動中華易學文化和當代上台宜居健康住宅等地產文化的交融,逐步形成現代健康文化地產獨有的理論體系、規劃導向、設計規範、建築支持、工藝流程、經營管理等系統性的產業發展,為老百姓假造更多的生態住宅、綠色住宅、宜居住宅、健康住宅。

 

第二點,易學可以和健康文化地產的借鑒,中華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長,體現着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生命力、非凡的創造力和強大的凝聚力,影響着中華兒女的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價值觀念。習 總在山東曲阜談到文化大 革 命對傳統文化的摧殘,他強調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強盛總是以文化興盛為支撐的,在歷史文化特別是先人傳承下來的道德文化,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區別的加以對待。

 

《易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科學與能力實踐的根源,是中華人民智慧與文化的結晶,被譽為千經之首、大道之源,對中華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天人合一、天人感應是《易經》的核心理論,《易經》是建立在陰陽二元論的基礎上,對事物運行規律加以論證和描述的經典巨著,其對於天地文物進行現象歸類,形成天干地支五行論,它對人類具有着巨大的科學意義和廣泛的科學價值。《易經》涵蓋萬有,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傑出代表,包羅萬象,也是中華文化的源頭活水。

 

雖然易學在歷史上也確實存在着一些糟粕,傳統易學在發展過程中曾經經歷過並仍在經歷着批判,也讓一些人對易學產生了懷疑甚至否定,但這並不能代表易學發展的主體價值和主流方向,我們要辯證的看待易學,要了解和認識易學學術的本質,我們絕不能因為倒洗腳水就把小孩給倒掉了。中國傳統易學文化不論是現在還是將來,都具有理論學術價值和實際運用價值,其對於當代的科技為先導的中國乃至世界的發展,都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理所當然的對中國健康文化地產業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易學與中華傳統文化有着緊為密切的聯繫,中國古代的建築包括宮殿、廟宇、寺廟、祭壇、書院,幾乎無一例外的打上了易學的烙印,易學對我國古代建築學的影響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也就是天人合一的原則、陰陽平衡的原則、五行相生相剋的原則。易學文化所倡導的三個原則是五千年文明史的結晶,他強調應審慎周密的考察自然環境,創造出良好的居住與生存環境,贏得天時、地利和人和,達到天人合一、陰陽平衡、五行和諧的境界。

 

進一步提高和完善住宅質量與生活質量,營造舒適健康的居住環境,遵循易學文化主張的天地任何一,陰陽平衡,五行和諧的原則,建造人與自然環境協調的住宅,這有利於居住者的健康、快樂、長壽,形成人類與自然和諧,建築與自然和諧、建築與建築和諧,人與人之間和諧。

 

生態宜居、環境優美是易學健康文化地產的顯著標志,生態宜居、環境優美有利於增強人民群眾的幸福感,有利於拓展發展空間,提升發展質量,有利於增進社會的和諧度。健康文化地產包含能源、水、聲、光、熱、綠化、環境、綠色建材及廢棄物處理等九大系統,遵循易學天人合一、陰陽平衡等理念,以良好的設備、優美的造型、合理的光熱、陰陽的平衡、整體的和諧、形體與方位的統一、交通便利、促進人體健康等各個方面的平衡,形成宜居健康文化地產的特色體系。易學健康文化地產以平衡公生的規律,又把自然生態視為一種具體的建築機構可對人們產生影響力的有機系統,所以有機系統是一體化、高效化的結合體。以人和自然為營造中心,從居住環境中與自然環境公生。

 

借鑒易學文化,促進健康文化地產,目前隨着房地產市場外部環境的變化,和競爭的不斷加劇,房地產粗放式的發展矛盾進一步顯現,突出表現為一到四低,即資源能源消耗高、產業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低、創新成果轉化低、管理水平低。實現粗放型傳統地產向包括易學健康文化地產在內的新型地產轉型和創新發展已經迫在眉睫,這樣可以提高房地產行業的發展質量,有效推動住宅產業系列化的發展,在節能、節力、節材、節水、減排和提高房屋性能等方面將產生顯著的效果。

 

當前,我們在城市建設和房地產開發中間,有這樣一種傾向,也就是把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歷史積累的寶貴遺產和獨有的優勢淡忘了,自覺和不自覺的背離陰陽平衡、天人合一等一批證明是科學的理念。在實際工作中間,貪大、求全、大拆大建、粗製濫造,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這種粗放型的傳統的房地產業開發模式導致產品的結構不合理、質量不過關,不能滿足老百姓的健康與幸福方面的多元化多層次的需求,也使一些企業陷入困境。

 

今天我們在這裡就是要探討全新的發展模式,幫助企業撥開迷霧、解開困局、引領企業走向科學發展的道路,這個破解的方法就是要借鑒易學文化精髓,用於促進現在宜居健康文化地產的發展,要實現創建宜居健康文化地產就要轉變粗放式的發展方式,大力推進住宅產業現代化,提高住宅性能,走資源利用少,環境負荷低、生態環境發展的科學住宅,打造舒適健康宜居的健康地產。

 

我們創建宜居健康文化地產要着力突進低碳發展,儘可能的減少對自然的干擾和損害,節約集約利用土地和水、能源等資源,不要迷信歐美建築的風潮,要因地制宜,傳承當地的文化。中國的傳統文化發展有歷史地域特色的宜居健康文化地產,要凸顯健康、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正如剛剛閉幕的中國城鎮化工作會議要求的一樣,讓城市融入大自然,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記得住鄉愁,要融入現代元素,要弘揚和保護傳統優秀文化,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要融入讓群眾生活更舒適的理念,體現在每一個細節中間。

 

我們這次召開這個論壇,就是希望各位專家繼承優良傳統,發揮易學優勢,集眾家之長,謀創新之測,依靠改革創新的動力,突破瓶頸,加快發展,推進房地產產業鏈上各個企業共同走資源利用少、環境影響低、良性生態循環的科學發展之路,讓住宅產業現代化在推動房地產轉型升級過程中發揮更大作用,為推動宜居健康文化地產建設,創建和諧中國、美麗中國做出新的貢獻。(部分講話)  來源:中國新聞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