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人類與宇宙萬物的信息載體(陳堅春)



 
 
陳堅春接受華人會客廳的訪問后與主持人合影
  《易經》內容廣博宏大,既有天道規律、地道法則,也有人道準則。易經文化今天已經成為內涵豐厚,精思善變,包含東方哲學、政治學、軍事學、決策學、論理學、建築學、武術學、中醫學等眾多的學派和學說,深刻影響了中國從官方到民間的思維方式、道德心理和風俗習慣,對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貢獻,成為了解中國文化和歷史所不可缺失的精神支柱!
  
  中國的古典小說《封神榜》裡面,有千里眼和順風耳兩個具有特異功能的人物。順風耳在氣功界的名稱叫遙聽,千里眼的氣功名稱叫遙視。姑且勿論這兩個人物是否真的存在,但在冷兵器時代的交戰雙方中,如果一方擁有這樣的人物,那麼,對敵方的軍隊行動等等與戰爭有關的信息將了如指掌。並據此作為己方指導戰爭的決策依據,那將是穩操勝券的。無繩電話的普及,不外是近十多年的事,幾年前如果有人告訴您,不使用有線電話,但是有一種東西可以讓你和遠隔千山萬水的親朋直接交談。你可能不一定相信,但今天。無繩電話已經普及到一般的打工族都能擁有的程度,千里之外和親朋對話的,竟然是看不見的小小電波看不見的小小電波就是語言信息的載體。載體這種東西,有時候它不是小小的電波,而是一種可以書寫的文字符號。遠在五千多年前,我們偉大的祖先便找到這種神奇的符號,並把它應用到人類的日常活動中,上至國家大事,下至平民百姓的雞毛蒜皮小事,都派上了用場。經過無數次實踐的檢測和無數次經驗的總結,終於凝聚成了一部不朽的神奇著作——《周易》。
  
  在座的高賢們都知道,‘易者,易也’,本來不是什麼高深的學問,但經過數千年的演變,再加上近代一百年的政治干擾和西方文化的衝擊,使原來應該是“易”的東西變成了不是什麼“易懂”的東西,一道道神秘的光環籠罩在“易經”的上面,使人覺得既神奇又詭秘莫測,現在隨着政治氣氛的寬鬆,有必要對這“道中之道的至道”、“百經之首的首經”;人類與宇宙萬物溝通的無形載體進行一次小小的拋磚引玉的淺析,就正於在座各位高賢。
  
  首先,我為什麼說《周易》是人類與宇宙萬物溝通的無形載體?根據有下面幾條:(一)七千多年前的石器時代,人類還處在原始社會之中,我們的先民就已經用玉石刻出了八卦圖,在原始社會中,這八卦圖有什麼作用?它只能是作為人類與宇宙神靈溝通的載體,作為人類向神靈表達祈求、願望、表達喜悅、悲哀的信物。(二)從傳說中的盤古開天地、三皇五帝乃至神農嘗百草、伏曦畫八卦一直到蕘、舜、禹、啟的夏朝,再到商朝的末代皇帝紂王止,究竟經歷了多少年,在這些漫漫的歷史長河裡,部落的解體、奴隸制的結束,封建王朝的興起、衰亡,重大的政治決策和軍事行動,都和“易”的具體應用——即卜筮聯繫在一起,也就是說,遠古人類社會的一切重大活動,都通過“易”中蘊藏的無形載體,與冥冥中的宇宙之神彙報、請示、溝通,古聖先賢們在按照信息載體回饋的信息決定行動還是捨棄,這些回饋來的信息應該是有效的、靈驗的,如果不是有效或靈驗,相信它絕不會有那麼頑強的生命力,一直流傳了若干千年而不受淘汰,更不可能傳承到我們這一代,關於這一點,大量的石鼓文、鐘鼎文、金石文及各種古代的器物上的銘文都可以為證。(三)周朝的開國皇帝姬發(即文王)被紂王囚禁在羑里獄中無事可干,為打發枯燥無味的日子,於是把他那一代以前與卜筮有關的東西進行整理、總結、綜合、考證,一直到周王朝建立之後,一代卜筮大師的謀略大臣姜尚父,除政務外也努力參與該工作,與周文王一起編成了,《易經》易卦者,卦也,也就是說通過起卦卜筮,能把要知道的事情卦在眼前。傳說文王在羑里被囚禁的歲月里,就是藉助“易”的這種無形的載體,通過卜筮起卦預測先知道了紂王及其愛妃妲己想殺害自己的陰謀,並機智的按照卜筮的啟示想出辦法騙過敵方,保住了自己的性命,最終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最長的周王朝!如果我們相信傳說的可靠性,那麼我們不妨想象一下,一個被囚禁在首都黑牢里的第一號欽犯,被生性暴戾的皇帝認為時刻威脅着自己寶座的政治危險人物,在層層監控中,要獲取監獄外面,特別是來自最高層的領導階層的秘密信息,真的談何容易!如果不是運用卜筮這樣的信息載體,根本就不可能獲得!周文王正是依靠“易”的信息載體的力量,在獄中獲取了外界的信息而趨吉避凶,保住了性命,並在出獄后與敵方的多次交鋒中,多次運用卜筮裡面的信息載體力量,指導多次軍事行動,最後打敗敵人,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統治時間長達八百多年的王朝,在執政時間裡,周王朝不僅充實、完善了《易經》的各項有關內容,並把它引用到日常的行政工作,處理行政事務構建了一個沒有像商朝那樣暴戾兇殘的和諧社會。因為他的成功統治跟時間最長都為世界歷史學家津津樂道的一個封建王朝!由於,《易經》的應用在當時達到最高峰,其理論、實踐、驗證都處於顛峰期,他的理論體系經周文王,姜尚父艱難研究之後確定下來,因此,人們把(周朝)和《易經》連在一起,把經過修正充實的《易經》稱為《周易》。
  
  粗略地介紹了,《周易》的來龍去脈,我們談一談信息載體有關的問題:十大天干,十二地支的反覆組合,不同配置,包含了宇宙萬物的不同能量,不同信息,這些能量、信息必須通過運用一些特殊的方法才能體現表露出來,最終為人們獲取和利用,經古聖先賢不斷實踐,篩汰,最終固定下來,那就是我們現在使用的——卜筮、起卦,有時在某些特定場合或為了獲取某種特別信息,還必須輔以相應的禱祝、書符、念咒等,以此打開某一層次信息的大門,才有可能獲取需要的信息,這跟我們打手機時本地通話僅按號碼即可,外地必須加撥0號的道理是一樣的。前面說過,我們使用無線電話可以和千萬里之外的親朋對話,在使用時,我們必須使用代碼——即對方的手機號碼,對方的手機號對於語言的信息載體來說,即等於是對方本人,把人作為數字,用不同的數字代表每個不同的人,這就是代碼。我們按下要與之通話者的代碼,看不見的電波迅速把這代碼傳輸到代碼者本人,從而實現通話。這些是人所共知的。但在古代,作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我們的老祖宗,卻發現了比這更簡便、更自由、能獲取到更多更大信息量的方法,那就是《周易》的具體應用——卜筮!上面說的手機是現代語言信息的媒介,那麼,十大天干,十二地支的功能便和現代的手機一樣,也是人類與宇宙萬物過溝通的媒介,手機的功能,僅限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對話,而《周易》中十大天干,十二地支的功能遠不止此,他的功能無所不包、無所不容。上至日月星辰的運行,下至江河湖海的變化,不論陽界陰間,遑論春秋寒暑信息量之多,相信目前世界上還沒有一台計算機與之媲美!而且儀式簡單,操作方便,雖古老,卻實用。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大師們,幾乎可以說個個是《周易》通,個個都是應用解讀《周易》的超級大師,如果他們沒有這種驚世駭俗的超凡本領,他們就絕不可能成就一番事業,特別是成就一番驚天動地的不朽功業,永載史冊、彪炳千古,留名萬世!更不可能寫出《陰符經》《奇門遁甲》(姑且勿論是否假託!)這樣的奇書!《周易》是中華文化的瑰寶,是中國古文明的象徵,是我們老祖宗留給我們子孫後代的共同財富,它是神奇的、不朽的!改革開放之後,中華文化及各相關領域都撥了亂,反了正,唯獨這號稱百經之首的《易經》,儘管在國外有不少有識之士對它進行研究,並把“太極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原理轉換成電腦的“二進制”,但在國內,不知道是不是曲高和寡,還是有別的原因,對《易經》的系統研究,到現在還不是那麼紅火,更談不上有什麼所謂的應用方面的突破,古人說:名不正則言不順,由於幾十年來,幾次運動都把《周易》和封建迷信連在一起,對操此業的人員動不動就加上“搞封建迷信坑人、害人”的罪名,不是鬥爭就是批判,時至現在,很多人的思想還沒轉變過來,對研究這學問的人,視同巫婆神棍,不務正業而投以鄙視的眼光,社會地位得不到尊重,針對以上情況,建議有關部門重視這方面的學術研究,通過有關電台,報刊進行宣傳,來個亡羊補牢得撥亂反正,使人民大眾都知道,《周易》是人類與宇宙進行溝通的信息載體,跟本不是什麼封建迷信,其工作原理象我們現在的手機一樣,沒什麼神秘可言。至於用銅錢或其它工具占卜,是一種人類與宇宙萬物進行溝通的必行儀式。它的原理跟我們使用手機跟別人通話一樣,必須撥通對方的手機號碼一樣,只不過操作方式不同而已,十大天乾和十二地支是一種看得見的信息載體,與手機的電波一樣,不同的是電波是看不見的語言載體,而十大天干,十二地支是肉眼能看見的文字符號,表露形式不同,功能沒有兩樣,它根本跟“封建”沾不上邊,更沒有什麼所謂的“迷信”,研究這一學問的人,是堂堂正正的正人君子,是希望祖國昌盛強大,希望能為百姓排憂解難的智者,絕不是披毛帶角的牛鬼蛇神,絕不是只幹壞事、不務正業的神婆巫棍!正本清源,從根本上為《周易》這部古老的中華文化瑰寶恢複名譽,擺正《周易》在中華古老的傳統文化中應占的位置,只有名正了,言順了,才有可能使這部不朽的奇書,在21世紀的今天煥發青春,以嶄新的面貌為我大中華民族所用,在浩浩蕩蕩新世紀的洪流中,用它那神奇的預測靈光引導我們國家民族趨吉避凶、乘風破浪、勇往直前,為地球上所有的國家、所有的民族做出卓越的貢獻!
  
  記住,《周易》的功能不僅僅是遙視、遙聽,更不僅僅是人與人之間的直接對話。它,是人類溝通宇宙萬物的信息載體。它,無所不包、無所不容,只要讀解正確,它預測功能的實用價值將超越現階段最先進的電腦預測的實用價值,因為它,預測所涵蓋的範圍不僅僅是局限於三維空間,它預測的範圍是多維的!作者:陳堅春  現擔任全球華人聯合會易醫研究院院長
 
 
  
  
                                             陳堅春(威翰)
  
                                       2010年10月1日於深圳寶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