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金教授講述南懷瑾先生的智慧人生





 9月25日晚,人民 日報原副總編輯、著名評論家周瑞金先生應邀來到同濟園,在四平路校區圖書館底樓報告廳,以《認識南懷瑾,多讀南師書》為題,為我校師生奉上一場精彩演講,結合對“南師”充滿傳奇的人生經歷的講述,引導和勉勵大家更加深入廣泛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而閱讀“南師”的書就是一個非常好的學習領略傳統文化精髓的重要便捷途徑。

 

      此次活動由校黨 委宣傳部、圖書館組織發起並以“聞學堂”的名義主辦,也是作為“聞學堂”建設重要組成部分的“聞學堂講座”系列的第一講。鑒於南懷瑾先生生前為接續、傳播中華傳統文化的宏深誓願、卓著功勛和深遠影響,活動主辦者希望以此講座第一講內容安排,使聞學堂更多融入南師的元素,鼓勵和引導大學生更多閱讀南懷瑾老師的書籍,領略以儒、釋、道為代表的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

傳奇人生 著書立說

      南懷瑾先生是著名的國學大師,中國傳統文化的積極傳播者。一生著書頗豐,已出版的有52種。其中《論語別裁》、《孟子旁通》、《原本大學微言》、《易經雜說》都是其影響深遠的代表作。他的著作生動有趣、博大精深,人們評價“讀他的著作是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捷徑。”

      周教授重點推薦其中30種,而推薦給大學生先讀的有10本,包含:《人生的起點和終點》、《2004-2006年講演錄》(含《漫談中國文化》)、《與國際各領域領導人談話》、《論語別裁》、《孟子旁通》、《老子他說》、《易經雜說》、《莊子諵譁》、《原本大學微言》、《禪與生命的認知初講》。

      南懷瑾先生少年習武,青年從戎,歷經抗戰、內戰;26歲時在峨眉山宏深誓願,潛心佛典;一生漂泊,從軍、從政、從商,輾轉於台灣、美國、香港,全心於傳播中華文化;晚年回到大陸,91歲高齡開辦學堂……講座上,周瑞金以生動的故事展現了南懷瑾先生一生頗具傳奇色彩的經歷,由此闡釋出他對生命的體驗區別於一般意義上的學者的原因。

一代宗師 教化中西

      周教授講座中一直尊稱南懷瑾為“南師”,除了他們確實有師徒之誼外,他也力圖向聽眾描繪南懷瑾學界泰斗一代宗師的豐滿形象。

      周教授介紹,南懷瑾學貫中西,博通古今,被譽為“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他注重教育教化,除了著書立說之外,奔波講學,受眾從學界、商界、政界直到民間大眾,內容涉及儒、佛、道及諸子百家,兼及醫卜天文、拳術劍道、詩詞曲賦等。同時他設書院、辦雜誌,投入全部精力與財力辦教育,培養人才,桃李滿園。他的學生遍及各國、各界,周教授用上海斯米克集團董事長李慈雄和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彼得?聖吉的故事來說明南師學貫中西,有教無類。
 
     最讓大家感動的是,南懷瑾在91歲高齡時籌建吳江太湖國際學校,關注小學教育。據介紹,實驗學校重視孩子的生活教育、生存教育和自理能力,學生們每天6時30分起床,練習武術半小時;早餐后,誦讀經典,像唱歌一樣,不求理解;午飯後散步,並安排靜定課程。隨年級升高,還要學會採集食物、烹飪、野營、采中藥、野外自救等生活技能。所謂“實驗”按照南懷瑾自己的話講就是“因為不同意這一百多年來的小學大學的教育方法,我們主張文化教育要文的武的合一,要新的舊的合一。實驗的是這個。”

 

      身為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人民日報副總編輯,在上世紀90年代初,周瑞金曾以“皇甫平”的筆名,主持撰寫《改革開放要有新思路》等評論文章,引起海內外廣泛反響。因演講者是這樣一位兼具時代先鋒和遠見卓識的智者長者的身份,在場的學子對周教授本人的智慧人生也表示極大的興趣。在自由提問的環節中,周瑞金回答了同學們關於現階段“輿論中國”的思考,對新媒體的包容與管理之態度,對改革開放深化的意義等具體問題的闡釋,雖限於主題與時間着力不多,但聽者欲罷不能,意猶未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