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水旅遊:無夢到徽州之黟縣風水文化古村——屏山

風水旅遊:無夢到徽州之黟縣風水文化古村——屏山


    走進屏山,宛如欣賞一幅緩緩舒展的江南詩畫,青山為詩,綠水如畫;

  走進屏山,彷彿閱覽一本厚重的風水文化典籍,天人合一,萬物相諧。

  和眾多的古村落一樣,她清雅、厚重,散發著千年積澱的濃郁的文化氣息,有着在歲月里從容不迫的豁達氣度和大家風範。





  然而,她又時時散發著獨一無二的迷人氣質,她知性、神秘,獨特的風水文化浸潤村莊每一個角落:水口、道路、河流、老屋以及古井。風水彷彿是一種神秘的力量,讓這一切歷經風雨依舊鮮活,讓古村的內在品質如此完整的、這樣別緻的呈現在我們面前。

  
  屏山村地處黟縣縣城東北約4Km公里處,面積4.7平方公里,已有1100餘年歷史,因村莊北面向有山狀如屏風而得名,是黟縣舒氏聚族而居的古村落。屏山村選址極為講究,她山環水繞,地域開闊,坐落在谷地中,北有屏風山作靠山,南邊有石山作照山;東有吉陽山、三姑峰與西邊的雙鳳山合為左右抱山,發源於吉陽山的吉陽水由北向南川流不息,正符合風水的講究“枕山面水,前要照、后要靠,兩邊還有小山抱”,是一塊風水寶地。


  入村,先看水口。徽州的水口被視為村落的門戶和靈魂,制約着整個村落“吉凶禍福”、“盛衰安危”,再現了樸素的美學元素,使山水和諧,情理相稱,形神合拍,充滿了無窮的活力。屏山的水口也一樣,水口正中是長寧湖,湖左邊是青獅山,右邊是白象山,風水上叫“獅象把門,水口緊鎖”,輔以水口亭以及水口林,形成了村前鎮煞、辟邪的屏護。屏山村,因有這樣的護衛,在光陰里靜好,在歲月里安然,一坐千年!

  
  移步入村,下橋亭處有一“近水口”,北宋中葉時建有石拱橋,橋上建有橋亭,亭內畫有觀音、財神、雷公電母等神靈圖像,古代設有祭壇,為求神仙鎮煞鎮邪、保村護丁。橋頭古民居建於清光緒年間,為規避東向隔河高屋過多、牆頭高聳密集之“不吉”,正門不朝東,卻開向屋側偏南方向;在右側綉樓與門口牆體成九十度“門前死角”時,便在綉樓與正門間斜砌一牆,將“死角區”封成一個小院,並栽上天竺表示吉祥如意、多子多孫;同時屋內東向正牆方開一豁口,古稱“戶口”,利於家中氣順。“崇德堂”建於清道光年間,在門前河沿有一東西走向的院牆,叫“夷”牆,“夷”就是“平安”的意思,是為規避遠處山頭、避免與一條南北走向道路相衝以及阻擋北風而建;院牆砌成一個內“八”字形式,是為聚財與穩定;院子東、西各開一門,西門為院門,東門為聚財門,開在上水向,並且可以看到東院門是向東北斜開的,正好對着西牆之間的豁口,以顯“引水入門、聚財進屋”……普通的徽派民居,與風水之利用卻如此淋漓盡致、匠心獨運,讓人不得不感嘆屏山風水文化之深厚及先人因勢利導改造風水的智慧與用心!




  近水口





  下橋亭

 

  徽州的祠堂是一個宗族的聖殿。屏山村的舒光裕堂又名菩薩廳,建於清乾隆中期,佔地面積500多m2,是舒氏家族的總祠堂,因門樓上有300多個磚雕菩薩而得名。光裕堂門樓正面為四柱三間五分樓,兩邊八字牆上各有一個樓檐,合稱七分樓,其門樓最大的特色是高浮雕、五彩色,這在徽州祠堂中是獨一無二的。舒慶余堂在舒光裕堂的後面,是當前國內罕見的明代祠堂,是安徽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祠堂全長96米,佔地480m2,門樓、內飾、牆裙、柱礎用料講究、恢宏富麗、線條流暢、細鏤精雕,大門鐵皮包封,門釘碩大,排列整齊,門環簡樸,這些都是典型的明代風格。御前侍衛廳又稱“九檐門樓”,建於清雍正年間,整個門樓長約20米,中間高約10米,門樓有九檐,由高而低,層層相依,形如展翅雄鷹。站在花崗石砌石板大街上仰望,九檐門樓雄偉莊重、氣勢宏大,令人頓生敬仰肅穆之情。

  

 

  御前侍衛廳(九檐門樓)

  


  舒光裕堂(菩薩廳)




  五彩門樓

  屏山村是典型的徽派古村,明清鼎盛時期,村內有12條街、60條巷、24口井、18幢祠堂、16座牌樓、400多幢民居。在流淌的歲月里,一些人來了,一些人又走了;一些故事演繹着,一些故事兀自在風中消散……唯有這些老房子,彷彿召喚和等候遊子的老人,櫛風沐雨,滄桑堅忍,披霜戴月,無怨無悔。玉蘭庭建於清朝末年,方位大致坐北朝南,為化解“背水而居”之風水大忌,屋主在書房背後造一朝北小廳,以達“面水”之效;玉蘭庭書房為廊步三間結構,採光靠蓮花門,兩邊房間花窗下的牆裙上畫有表示平安吉祥的“卐”字文;院牆左高右低,稱為“青龍高於白虎”;院子東南方向這棵大玉蘭樹與房屋同齡,栽在院子左向為取“青龍翹首”之意,玉蘭庭因其而得名,每年花開時節清香遠溢,寓意屋主的儒雅和“唯吾德馨”的高潔。“敦仁堂”是目前屏山村保護最為完好的一幢清代民居,其典雅精緻、渾厚穩重的青石門坊,線條清晰流暢、結構精緻完美的瓦覆雨檐,雕工渾然天成、精細繁複的石雕漏窗,設計巧妙別緻、鎦金重彩的門梁窗雀替等,無不體現徽派民居的風雅與神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