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建築群獲贊左青龍右白虎 武漢風水最好

武大建築群獲贊左青龍右白虎 武漢風水最好




人人都說江城的老房子美,但這些老房子到底美在何處?正值本報“100幢老房子,100種愛情”2013武漢新人微電影嘉年華活動火爆之際,“愛上層樓”讀書會特邀武漢大學建築系教授、博導王炎松,從建築學和建築藝術角度,聚焦武漢三大類型老房子的經典代表江漢關(近代西式建築)、長春觀(古代中式建築)、武大建築群(中西合璧式建築),為廣大書友和參與微電影嘉年華活動的新人們詳解武漢老房子之美。

    這三處老房子,曾入選本報5月20日推出的《100幢老房子,100種愛情》特刊,建築編號分別是NO.001、NO.046、NO.058,讀者亦可參看。

    “武漢的味兒武漢的尊嚴就在那裡,這就是江漢關的味道……長春觀的道家建築依山就勢清幽超然……武大建築群左青龍右白虎,是武漢風水最好的老房子……”上周六,本報“愛上層樓”讀書會與硚口區直機關工委聯手舉辦“品讀江城老房子建築藝術”活動,武漢大學建築系教授、博導王炎松做客讀書會,在江城壹號文化創意產業園與百餘書友分享了武漢經典代表建築的藝術美。

    以下為王炎松講述實錄。

    江漢關的選址是神來之筆

    建築就是一部書,每一棟好建築都是一部好書。長江日報正在舉辦的《100幢老房子,100種愛情》2013武漢新人微電影嘉年華活動,就是要我們去多讀幾部好書。

    談到江城的老房子,那是太豐富了。因為武漢這座城市非常獨特,既有古老深厚的人文歷史,如老漢口、武昌城、湖廣總督府所在地等,又是近代與上海、廣州具有同等地位的一個經濟地位較高的開埠城市,所以有很多古代歷史建築、近代西式建築和中西合璧建築。今天我們從建築學的角度,來品讀中式、西式、中西合璧式三種老建築的經典代表作。

    首先要說的是江漢關。江漢關可以看做是武漢的標誌建築。在1860年代以前武漢就有三個海關,後來都集中在漢口,前身就是在花樓街和交通路的位置。1860年代武漢開埠后,海關的業務和收入越來越大,於是要求興建一座新的海關大樓。江漢關迎來建造的最好時機是在1920年代,那時地利出現了,就是現在的江漢路到江邊的一段淤泥積沙把沿江大道推出去了一段位置,叫汭(音ruì,意為河流匯合的地方或河流彎曲的地方)位,是凸出來的,由水流沖刷出來的一塊淤地。這個地方是天賜給江漢關的位置。我們現在看到的江漢關就是1922年在這個位置奠基,1924年落成,由英國設計師史蒂華生設計。

    江漢關大樓是古典復興風格。什麼叫古典復興?在西方建築史裡面把古希臘羅馬稱為古典,文藝復興就是復興的古希臘古羅馬風格。在文藝復興之後還有一個巴洛克風格,更加強調古典主義的端莊、典雅,這個時候就是古典復興。江漢關建築是一個三段式古典復興風格,地面上有上中下三段,有一座4層的辦公大樓和一座鐘樓。鐘樓分為兩段,是四面體的,有四面大鐘,每個鐘的直徑是3米,上面還有一座塔樓,塔樓八邊形,鐘樓的頂部、中部和下部是一個典型的古典復興的三段式構圖。如果它不是這樣,你不會覺得這麼優美、這麼典雅、這麼精緻。

    這裡面用了很多的建築元素,都是古希臘古羅馬的,最生動的就是它的柱子。東西兩面有八根柱子,南北兩面有三根柱子,柱子的風格在建築學中叫科林新柱式,只有古希臘古羅馬才有的風格。再就是它的窗檐,北路口門口的檐口是希臘的“山花”。希臘雅典建築群裡面有一個帕特農神廟,這個建築就是一個柱廊一個三角形,這就是著名的希臘山花。只要看到有希臘山花的建築就是古希臘風格,只要看到羅馬穹頂就是古羅馬風格,把它們加起來就是古典復興。

    江漢關建築的選址是神來之筆,它是江漢路正對着沿江大道到江邊的一個出口,是要害位置。這個位置是江邊一個獨立的建築,兩邊都沒有建築比它高,突出了它在江邊那種君臨天下的感覺,往來的舟楫都可看到它的氣勢,武漢的味兒武漢的尊嚴就在那裡,這就是江漢關的味道。

    它的內部布局是下面四層上面四層共八層,總高40.6米,當時是漢口第二高建築。內外裝飾使用了湖南產的花崗岩。江漢關鐘樓的鐘聲採用的是英國威斯敏斯特教堂(又稱西敏寺)的主旋律,威斯敏斯特教堂是一座純粹的哥特式建築。哥特式建築不能算作古典,我們用了它的曲子,但是我們的建築完全比它先進,古典復興一定是比哥特復興先進的。江漢關的匾額當時由漢口著名書法家宗彝題寫,這是武漢人的驕傲。江漢關是漢口近代經典歐式歷史建築的代表,是NO.1,現在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

 

    長春觀建築體現湖北風格

    長春觀位於武昌大東門東北角雙峰山的南麓,雙峰山是蛇山的蛇尾巴。為什麼要在這裡建一個道觀,涉及到風水的問題。古代的帝王或政權要在一個地方建一座城市,必須要得到天、地、山、川、日、月的守護,長春觀所在的雙峰山在歷史上就是山川壇的位置,通過它來溝通天地,而且它在大東門的東北角就是一個風水的穴位,是水口的位置,守門的廟宇建在這兒選址是非常了得的。

    如何欣賞這座優美的中國古建築?長春觀建築群是道教的宮觀格局,道教宮觀格局總的來說分為兩類,一類是全真派,還有一類是丹鼎派。丹鼎派的一類建築非常少,但是它的建築很奇怪,是圍繞丹爐八卦分佈的。長春觀是全真派的格局,這個格局是學習的佛寺格局。中國的佛教建築格局早於道教建築格局。

    長春觀是三縱五進的格局,三縱就是中間有一縱,左右東西還有兩縱,中軸對稱,前後遞進。道教建築有一個重要的特色就是依山就勢,它要把後面的建築抬起來,有山就可以抬起來,沒山就要堆起來。長春觀模彷彿寺建築,有東堂西堂,東邊有一個軸線西邊有一個軸線,東邊是接待群,素菜館就在東邊;西邊也有一列,現在改成叫大師閣,這是一個文化現象。大師就是觀音,為什麼會在道教里出現觀音呢?其實在道教的教義裡面,觀音後來通過太白金星的點撥皈依了道教。長春觀是全真派,講究的是三教合一,儒釋道合一,這就鮮明地反映了三教合一的思想。

    長春觀的建築是歷經劫難的,它建於元代,明代擴建,清代又繼續擴建,甚至規模延伸到洪山。但是長春觀到現在為止僅剩的歷史遺迹不超過1863年,也就100多年。這是因為武昌在1852年跟太平天國打了一仗,太平天國來了之後首先要燒毀的就是這些廟宇。1863年重建的建築在1926年北伐戰爭時期幾乎又被燒光了。湖北督軍蕭耀南對江漢關和1930年的長春觀的建設都投資了。現在長春觀大部分老建築幾乎都是1930年建起來的,建築風格是五間重檐歇山式。重檐就是一棟房子雖然只有一層,卻有兩重屋檐,一般把兩坡頂叫懸山,四坡頂叫廡殿,把一個玄山罩在廡殿頂上面就是歇山。重檐歇山這種形式老百姓是不能用的,敬神敬佛敬道才可以用這種形式。它殿堂只有五間,這五間每間都很窄,這是第一個特色。第二個特色就是長春觀的建築代表了湖北的風格,就是有南方輕巧的屋檐起翹的形式,上面不用筒瓦用布瓦,這也體現了湖北特色。正面做牌坊門面,這是湖北固有的形式,有依據的就是後來復建的晴川閣包括黃鶴樓都是這樣的形式,包括屋檐前面加了兩個牌子,這個叫風檐,也是湖北特色。

    長春觀有三寶:有道家的天文圖——這個天文圖全國僅剩一個了,還有一個是乾隆題詞,還有一個結合了中國風格的西式藏經閣。道家建築包括道家園林,長春觀里有兩棵古樹,叫珊瑚朴。珊瑚朴很神奇,這種樹一般都有佛或道的氣息,去長春觀不僅要了解道教的文化道教的建築,還要了解道教這種清幽的氛圍。我以前經常去長春觀畫畫,那種清幽超然的環境讓我印象很深。雖然外面車馬人流喧鬧嘈雜,但是進到觀內卻另有一番天地。

    武漢最好的老建築非武大莫屬

    如果說要評選武漢最好的老房子,我個人認為,非武漢大學建築群莫屬。這個建築群堪為天上的星星,而那些開創建造這些建築的王世傑、李四光、凱爾斯等偉大先輩們,更是星光燦爛。

    王世傑、李四光早年一起留洋時,兩人就有一個理想,一定要在中國一個有山有水的地方建一所有味道的大學。當年李四光被教育部聘請作為國立武漢大學建設委員會的會長,王世傑是武大第一任校長,他們為了報效湖北做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李四光當年為武大選址時遭遇了很多矛盾。這個地方過去是墳山,風水山,主人姓羅,所以叫羅家山。很多人到省政府請願,祖墳山不能建大學,並揚言要挖王世傑的祖墳。王世傑力排眾議,果斷派學生把路邊的墳一夜之間全部遷掉。王世傑、李四光認為這個地方如果不建大學就愧對後人。隨後他們請來為清華大學做過設計的美國設計師凱爾斯設計武大。凱爾斯當年已經58歲了。他敬畏這座山,每天在山上轉,一站就是幾個小時。半年後凱爾斯拿出了規劃設計圖。他設計了這樣的建築群可以說是化腐朽為神奇,因為這個墳山土薄缺水,不適合民居。

    後來有人說李四光選這個地方是有左青龍右白虎風水的。李四光選的這個穴位就在獅子山,位於珞珈山和洪山之間,其中珞珈山是它的左青龍,洪山是它的右白虎,南望山是它的左青龍外山,蛇山是它的右白虎外山。它坐在獅子山上面,它的正前方的一塊高地是前岸山,後面的華師桂子山是它的后岸山,而它的朝山卻是九峰山。它是以水龍作為龍脈,這個龍脈不是東湖,而是發源於昆崙山的漢江,非常大氣。街道口的排放水是它的水口。所以說李四光作為地質學家,還是相信風水的。如此就不能隨便動武漢大學的位置。

    武大建築群的設計也是兩條軸線,一條是南北軸,一條是東西軸。東西軸主軸是東湖,但是沒有實現。現在武大是南北軸,獅子山到珞珈山之間有一組對應的建築。其中獅子山的建築以老圖書館為核心的還有文學院、法學院,它的東邊是理學院,西邊是學生餐廳。武大圖書館的布局是南邊有一條線,北邊有一條線,中間有個八角形的地空出來,類似於一座工字形的樓,它是中國式、拜占庭式和羅馬式三結合經典建築。武大圖書館建築獨特還因為其中夾雜了湖北元素。它是集中式構圖,中間是八角形重樓,但又不是八角亭而是八角歇山。下面用4個歇山襯托起來,前面2個在功能上是辦公,後面2個朝北的建築是書庫,前面2個4層,後面2個7層。這個建築中間的八角歇山頂就是湖北特色,只有湖北的土家族建築才是這樣,前面一個廳堂,兩邊出去是廂房,廂房的建築就類似於歇山的建築。凱爾斯太了不起了,用了半年的時間就讀懂了中國建築,讀懂了湖北的民間建築。

    現在我們認為武大的建築群是中西合璧式的,但在上世紀30年代剛建成時,人們心目中武漢大學根本就不是中國建築,全部是歐式的,除了房頂的琉璃瓦這個“綠帽子”是中式的。所以武大一直在人們心目中戴着一頂“綠帽子”。我在這裡要為武大“摘帽”了:武大的“綠帽子”全部都是孔雀藍,並且孔雀藍的琉璃瓦遠遠高於綠瓦,說“綠帽子”就弄錯了,降低了武大建築的檔次。這是因為後來人們在維修時燒不出孔雀藍這種顏色,於是就滲進了“綠帽子”。 來源:武漢晨報  王炎松 記者張寧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