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 道教 風水 寶通 風水易經 周易 玄空風水
道家 道教 風水 寶通 風水易經 周易 玄空風水

  一般不甚明了道教與風水等術數之間關係的人士,經常會問寶通這樣一個問題:"看風水和算命是道教的內容吧?"這句問話很有普遍性。可以說,有很多人都這樣認為:道教與風水、占卜預測等等術數是一體的。甚至有不少人認為就連易經這門哲學也屬於道教範疇。

  之所以有許多這類認知上的模糊,實在是因為國民對道教與風水之間的關係分辨不清。其實,慢說一般民眾,就連專業人士(道門中人或風水先生)也未必能說出個所以然。
 

  寶通研究並應用玄空風水、命理及占卜預測已有多年。在以術行道的歲月里,因為崇尚道學,所以亦對道家及道教研究了多年,尤其深入研究了中國歷史上頗有影響力的道家人物。這些仙家,不僅是道門中人,同時亦是古代正宗風水學的傳承人物。正因為有了他們,中國古代最正宗、最有實用價值的玄空風水學才能得以傳承至今。

  上文提及的道教與風水、命理及占卜等術數的模糊認知問題,寶通在此為讀者朋友們作一概括闡述:
 

  我國正宗風水學--玄空風水學術建立在三個理論系統基礎之上,它們就是河圖、洛書、周易(易經)。
 

  關於河圖、洛書及易經,如果要系統地講清楚,恐怕得寫上數百萬字,絕非本篇小文所能容納。圍繞易經所引發的話題,從古至今大概已出版了千萬本書籍。可以說,《易經》就是中國人的聖經。
 

  簡單講,易經(周易)最基本的核心內容就是占卜預測。它是為了預測吉凶禍福和指導人們怎樣趨吉避凶而誕生的一門大學問。正因為如此,易經的前身亦帶有濃厚的巫術文化色彩。
 

  而誕生於漢代的中國本土國教--道教,其宗教團體的核心人物--道家--最早的前身也是帶有濃郁的巫術色彩。因此,道門中人與風水等術數有着很深的淵源。實際上,早在漢代道教誕生之前很久,"道家"這個影響並左右了中國社會數千年之久的群體就已經誕生了。就象人們常說的諸如思想家、哲學家、宗教家等等人物一樣,道家這個人物群體在中國歷史舞台上一直是以極其神秘的面目出現的。他們(道家)的故事充斥了小說、戲劇、電影、繪畫等等藝術領域,可謂家喻戶曉、婦孺皆知。
 

  比如,歷史上有兩位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道家人物,那就是三千年前商周之際的國師姜子牙及三國時期的蜀國丞相諸葛亮。
 

  民間有句俗話叫"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說的就是這位在昆崙山學了數十年道術的姜太公當年在陝西渭水河畔"釣"天下的故事。而三國時的軍師孔明,在後來更是成了智慧的化身。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道家人物還有不少,在此暫不一一述說。
 

  這些神通廣大的道家人物,大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具有神機妙算、運籌帷幄的本事。用今天的話來講,就是精通預測。
 

  因為道家出現在道教誕生之前很久,而道家又大多精於術數(各種預測學的總稱),所以到了漢代道教創立之後,以占卜預測為核心的易經便成了道門中人的必修課。而在所有林林總總的術數預測中,風水學術以其本身具有的巨大的預測功用而成為了各種術數中的佼佼者。因此,歷史上的一些高道精通風水也就成為很自然的事了。
 

  我們可以這樣概括地說:中原大地先誕生了易經(因出現於商周之際,所以稱《周易》);後來又有了源於易經的各種術數(其中就包括風水學術);在各種術數相繼產生的時期,又誕生了道家人物(在春秋戰國之際);而道家人物中的精英又大都精通周易預測,他們中的一些人就運用風水術行道。
 

  所以,在道教創立后,有些道士們為人算命、看風水也就容易理解了。久而久之,人們便很自然地將道教與命相學及勘踏風水聯繫在一起了。
 

  其實,道門中人無論是以何種術數為人排憂解難、拔人於苦厄困境,無非是在人世間以術行道。況且,在道教發展史上,是先有"術",而後才有"道"。也就是說,在歷史上,是先有的方士及各種方術,後來才誕生了道學思想。
 

  道教創始人張道陵(張天師)及道教信徒尊奉老子為教祖,推崇老子的《道德經》為道教聖經。古往今來所有信仰道家思想的人士都會研讀《道德經》。《易經》(周易)先於《道德經》而誕生,而兩經又有互通互融之處,所以,道家思想源於易經。不僅如此,諸子百家思想亦皆源於易經。其中,尤其是在中國歷史上佔據統治地位的儒家思想,同樣源於易經。
 

  有意思的是,共同推崇易經的道、儒兩家,竟互不相容。實在講,是儒家公開反對道家。至於道家,講求虛無、寧靜、無為、不爭。因此在漫長的中國歷史舞台上被儒家搶盡了風頭,一直處於默默無聞的地位。歷代高人隱士的典故及事迹,只能零星散見於史籍中。這情形,哪象金庸等人臆想的武俠小說中所描寫的那樣好爭好鬥。
 

  古代專制體制的國家就是這樣非黑即白,永遠是在推崇一方的同時打壓另一方。自從統治階層利用儒家思想統治人心、治理天下之後,真正的道家幾乎完全隱遁避世,一些以術行道的道士們也就漸漸的處於主流社會的邊緣了。

  當然,同時被打倒的不僅僅是儒、道兩家學說,還有幾十上百萬的知識界人士,更有我們國粹中的國粹--源於易經的風水學術。在那個妖氣瀰漫的時代,風水學術與命理學、占卜預測一道,統統被戴上了"封 建、迷 信"的大帽子。
 

  封 建迷信,這個顯然已跟不上時代步伐的名詞,扣在風水學術的頭上幾乎達半個世紀之久。甚至到了二十一世紀初的頭兩年(2004甲申年之前),社會上還有相當多的人這樣認為。
 

  風水學術所遭受的風風雨雨,正應驗了它本身所總結的一句話:風水輪流轉。
 

    作者:寶通,本文曾刊登於2006丙戌年正月的《目標》雜誌“寶通講談”連載專欄(38)期